泰興小組黨建引領建設生態宜居新農村(黨建引領農村環境)
來源:玉溪網
美麗的泰興小組
嶄新、整齊的房屋旁建起了水景公園;廣場周邊、房前屋后的空地栽上了波羅蜜、旅人蕉;公房里掛著規劃圖,村莊建設不斷完善……這是記者近日在元江縣曼來鎮紅光社區泰興小組采訪時看到的場景。近年來,泰興小組堅持黨建引領,抓住機遇,做好規劃文章,從建好村莊、完善基礎設施、抓好村莊治理、謀劃產業發展等方面發力,建設生態宜居新農村。
抓住機遇建新村
“以前住的是石棉瓦房,房屋低矮狹窄,生活極為不便,得益于黨的好政策,我才住上了寬敞明亮的大房子。”泰興小組居民唐加林在村里的小亭子一邊納涼一邊同記者訴說村莊的變化。泰興小組原名菠蘿山,隸屬紅光社區,原是國營紅光農場第一生產隊。在紅光農場改制和國有工礦棚戶區改造契機下,泰興小組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曼來鎮副鎮長白崇林告訴記者,2015年紅光農場改制后,2016年開始棚戶區改造,通過政府補貼一部分,居民自籌一部分的方式統規自建,2016年9月啟動棚戶區拆舊建新工作,2018年12月居民陸續遷入新房,目前47戶居民已全部入住新房。
通過項目整合,泰興小組投入400余萬元進行村莊道路硬化、美化、綠化、亮化,完善基礎設施。如今的泰興小組,環境優美、生態宜居。
“新村新氣象,不僅要建好,更要管護好。泰興小組共有5名黨員,每名黨員負責管理一排房子前后的環境衛生。”泰興小組組長羅祥說,通過建立健全村規民約、鄉風文明理事會章程、老年人協會管理制度等一系列規章制度,制定“門前四包”和公共區域衛生輪戶負責制,引導居民愛護環境衛生。此外,由黨員帶頭組建護村隊、文藝隊,有效維護公共生活秩序,豐富居民精神文化生活。
黨建引領謀新業
“農場改制以前我們栽種菠蘿、甘蔗,收入都不高。棚戶區改造后,黨員帶頭栽種芒果、橘子,現在大部分果樹已經掛果,居民有了穩定的收入。”羅祥說,“我家也栽了10多畝芒果、雞蛋果,特別是雞蛋果市場價格較好,接下來要大力發展雞蛋果種植。”
2015年紅光農場改制后,為了改變泰興小組群眾經濟收入較低的狀況,黨員帶頭率先發展經濟林果,積極引導群眾轉變思路,充分激發群眾內生動力,主動參與產業結構調整;積極開展種植技術培訓,提升居民種植技能。目前,泰興小組共種植各類經濟林果1000余畝,居民收入穩步增加。
除了抓好經濟林果產業外,曼來鎮以泰興小組棚戶區改造為基礎,通過整合國有工礦棚戶區改造基礎設施項目和土地整治項目,積極有序推進元江縣菠蘿山田園綜合體項目建設。新產業、新業態的導入,形成了休閑農業產業和鄉村旅游產業“雙引擎”,助力鄉村振興。
目前,菠蘿山田園綜合體的四合院式民宿酒店正在全力建設中;休閑垂釣區、水果采摘園、生態養殖園正在積極統籌建設……今后,該片區將建成“果甜、花繁、田美、景盛、菜肥”的綜合性生態農業公園,帶動鄉村旅游業。居民還可以到周邊農場務工,開發民宿、農家樂,收入來源更加豐富多元,生活也將蒸蒸日上。(玉溪日報全媒體記者 季永鵬 文/圖)
編輯:劉燕 審核:馬儒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