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建引領 品牌加持 數據賦能——禹州市檢察院打出高質量發展組合拳
黨建引領 強筋壯骨煉隊伍樹形象
今年以來,禹州市檢察院堅持以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政法隊伍建設的重要論述精神為指導,認真落實最高檢《關于加強新時代檢察隊伍建設的意見》,積極適應新時代新征程檢察隊伍建設主要矛盾變化,以高質效檢察管理為抓手,充分發揮黨建引領作用,著力鍛造堪當時代重任的高素質檢察鐵軍,為檢察工作高質量發展、現代化建設提供堅強組織保證、堅實人才支撐和強大精神動力。
該院持續強化理論武裝,深入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精神,組織開展“讀書分享會”、“初心有聲”金句誦讀等活動。他們還組織干警走進神垕鎮、烈士陵園等地,開展現場教學、專題講座,賡續奮斗精神,鞏固拓展主題教育成果;充分利用電子屏、宣傳欄、文化墻、微信公眾號、檢察內網等線上線下平臺,加強書香型、學習型機關建設;緊盯元旦、春節、中秋、國慶等重要時間節點,發放廉潔提示函、廉潔提醒等,持之以恒糾治“四風”,幫助黨員干警繃緊“自律弦”。
該院印發《關于進一步加強崗位練兵推進隊伍專業化建設的方案》,劃分2個練兵小組,謀劃練兵活動7項,舉辦刑事業務論辯賽、檢察新媒體作品創作、“筆桿子”素能培訓等,構建教學研練賽一體化專業培養體系。以辦案質效、理論成果等為選拔標準,調整業務專家型、標兵能手型人才庫人員,加強入庫人才培養、使用和管理,更好發揮專業人才示范引領作用。建立青年干警“成長檔案”,對每名青年人才工作表現和實績全程量化記實,將其作為年度考核、評優評先重要依據,激勵實干擔當。2024年以來,該院獲評全省檢察機關先進個人、優秀檢察官2人次,入選全省各條線檢察人才庫8人次,其中青年干警吳迪入選河南省檢察機關第一批刑事檢察拔尖人才庫,在全省檢察機關普通犯罪檢察分區論辯賽(中部賽區)比賽中榮獲優秀論辯獎。
該院聚焦青年檢察人才培養,精心打造“青年學堂”綜合練兵平臺。由業務專家、優秀青年干警輪流上臺,在理論講授與案例講解相結合的基礎上,引入經驗交流、現場問答、外出學習等形式,與模擬辯論、主題分享、對話典型等活動配套開展,引導青年干警進一步練好把握大事、謀劃工作、攻堅克難、總結提高“四項基本功”。該院青年干警撰寫稿件在最高檢主題征文活動中榮獲三等獎。
品牌戰略 促進檢察工作提檔升級
近年來,禹州市檢察院深入實施“豫檢品牌”戰略,切實發揮品牌引領、品牌帶動作用,立足檢察職能,堅持從群眾關心的事情做起,在針對性和實效性上下功夫,持續探索新機制、打造新亮點,不斷提升檢察工作品質,為服務中國式現代化禹州實踐提供更多更優質“檢察產品”。
聚焦主動接受人民監督,打造人民監督員監督事項“案件化”辦理機制。該院研究制定了《人民監督員監督事項案件化辦理工作流程》,明確人民監督員“閱、聽、問、議、釋”五步法。“聽證會上,檢察官聚焦范某的行為究竟是正當防衛還是故意傷害這一重點出示證據、講解法律依據,并充分聽取了我們人民監督員的意見建議,最終在反復釋法說理下,大家對檢察機關擬作出的不起訴決定表示信服。”面對禹州市檢察院干警的回訪,人民監督員張懷敏說。張懷敏所說的案件,是《人民監督員監督事項案件化辦理工作流程》的具體運用。今年以來,該院共邀請人民監督員開展監督活動122件次。人民監督員監督事項案件化辦理經驗做法被中央政法委《長安》雜志刊發。
聚焦講好檢察故事,打造檢說新“禹”宣傳文化品牌。該院通過有細節、有溫度、有感染力的檢察辦案故事,講清“法理”、闡明“事理”、講透“情理”,努力讓人民群眾可感受、能感受、感受到公平正義。“一起案件對當事人來說,被判定為有罪或無罪,會影響其一生,甚至影響幾代人。司法機關公平公正辦理好每一起案件,對當事人來說,就是公平正義的具體體現,也是從法治的角度捍衛了法律的尊嚴。”央視《今日說法》主持人在節目尾聲說道。2024年春節,《第二十條》電影熱映引發群眾對正當防衛的熱烈討論,該院團隊敏銳捕捉到這一熱點,對辦理的一起正當防衛案件深入挖掘,制作的宣傳報道被最高檢轉發,得到中央電視臺的關注和采訪,相關節目在《今日說法》《一線》等欄目相繼播出。
聚焦解決群眾“急難愁盼”,打造控告申訴檢察工作品牌。該院不斷探索新時代群眾工作的途徑和方法,以長期從事控告申訴檢察業務的“全國模范檢察官”為“室長”打造工作室,用心用情解決群眾操心事、煩心事、揪心事。今年2月,該院發現吳某故意殺人一案中被害人丈夫、兒子因案致困線索后,立即啟動司法救助程序。經調查核實,犯罪嫌疑人吳某長期外逃,無財產可供執行賠償。被害人丈夫身患聽力障礙、高血壓等多種疾病,醫治欠下高額債務。被害人兒子賈某為退役軍人,服役訓練期間左臂受傷,勞動能力受限。為切實幫助被害人家庭擺脫困難,該院在向二人發放司法救助金后,協同該市退役軍人事務、民政、殘聯等部門為賈某發放特殊困難幫扶救助物資、指派法律援助律師幫其提起民事訴訟、介紹殘疾人福利企業并協調提供公益崗位。該案被最高檢、退役軍人事務部評為檢察機關與退役軍人事務部門協同開展司法救助典型案例。建軍節前夕,該院對涉軍司法救助家庭開展慰問,家屬們紛紛表示,黨和國家的優撫政策切實改善了他們的生活條件,解了他們的燃眉之急。
人民監督員參與檢察聽證
“品牌代表了一個企業的價值觀、文化背景和產品質量,對我們來說,品牌就是檢驗禹州檢察‘產品’優不優質的‘試金石’,下一步,我院將繼續以品牌建設促進質量建設,帶動檢察整體工作提檔升級。”該院黨組書記、檢察長楊鑫煒說。
數字賦能 助力“掛案”監督精準高效
“只要輸入立案、采取強制措施、移送審查起訴數據,系統就會自動碰撞,精準高效發現監督線索,為‘掛案’綜合治理自動圈定案件核查范圍。”近日,禹州市檢察院黨組成員、副檢察長喬勇軍向河南法治報記者演示“偵查環節訴前偵查活動監督模型”時介紹。
談及建立此模型的原由,喬勇軍說:“刑事訴訟過程中,一些案件立案后既未撤案又未移送審查起訴,長期擱置形成‘掛案’,不僅違反了法律規定,更侵害了當事人的合法權益。如何快速精準發現‘掛案’線索,一直是困擾檢察機關的一項難題。”
2022年6月份,該院在辦理案件過程中發現,犯罪嫌疑人趙某多年前曾因危險駕駛罪被刑事立案偵查,后因趙某外逃、辦案人員更迭等原因造成案件長期擱置,直到趙某再次因醉酒駕駛被查獲后才被發現。
“趙某的情況是個案,還是類案?”帶著疑問,承辦檢察官通過偵查監督與協作配合辦公室,調取了全市近5年危險駕駛罪刑事案件數據6688條。通過數據歸集、對比、碰撞,檢察官敏銳地發現可以根據統一案件號、居民身份證號等特征要素設置監督規則,構建大數據法律監督模型進行智能分析。邏輯規則明晰后,該院以危險駕駛罪為數據基礎,研發刑事“掛案”類案監督模型。
該監督模型根據實際需求場景,按照刑事立案、采取強制措施、移送審查起訴流程設置兩類監督路徑:一是以公安刑事立案數據與強制措施數據進行對比,發現“立而不偵”掛案線索;二是以公安采取強制措施數據與檢察審查起訴數據碰撞,發現“久偵不決”掛案線索,做到刑事立案后“掛案”監督全覆蓋、無死角。
一地突破,全域應用。今年以來,許昌市檢察機關依托該模型開展刑事“掛案”清理專項行動,發現線索136條,監督撤案84件84人,糾正違法8件,制發檢察建議1件,公安機關對35人移送審查起訴,對2人作出終止偵查決定。
2024年10月,該模型上架全國檢察機關大數據法律監督模型管理平臺推廣應用,已被全國89家檢察院應用。
數據賦能監督,監督促進治理。為推進刑事“掛案”常態化預防防治,該院依托偵查監督與協作配合辦公室,會同市法院、公安、司法行政機關建立一站式簡案快辦中心,強化數據共享,統一證據標準、移送標準、訴訟節點時限,推動危險駕駛等簡案快偵快訴快判,堵塞因信息不暢、偵查擱置產生的“掛案”漏洞。該機制運行以來,危險駕駛案件訴訟周期平均由6個月下降至15天。(本篇圖片均為資料圖)
END
-
河南省政府發布通知
9名鄉鎮黨委書記、鄉鎮長培訓期間聚餐飲酒,官方通報→
河南一地新任命兩名副市長
剮了私家車,卻收到車主轉賬,什么情況?
來源:河南法治報全媒體記者 胡斌 通訊員 李戰勝 劉藝媛
編輯:張弦 程夢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