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近代為什么會誕生中國共產黨
來源:臨安新聞網
任何事物的發生與發展,都是必要性和可能性兩者辯證統一的結果。中國共產黨的誕生也不例外。
理解必要性這個問題,就需要考察分析中國近代史這一大背景。當時光之舟沿著蜿蜒的歷史長河,緩緩駛入19世紀近代港灣時,中國,這個東方文明古國,曾經輝煌于世的大國,正逐步褪去它落日的余暉,前景一片黯淡。鴉片戰爭的炮火,撕掉了清王朝腐朽統治的最后一塊遮羞布,揭開了中國近代史上列強入侵的序幕。中華民族面臨著前所未有的危機。中國人民經受著水深火熱的深重災難。
哪里有壓迫,哪里就有反抗。無數的仁人志士和各階層民眾,先后發起了一系列救亡圖存斗爭。從太平天國運動、洋務運動、戊戌變法,到辛亥革命,但是所有的抗爭無一例外都失敗了。事實證明,不觸動封建根基種種方案,都無法完成救亡圖存的民族使命和反帝反封建的歷史任務。
中國的出路在哪里?幾經失敗之后,人們把希望寄托到新興的無產階級及其政黨的肩上。這就是歷史的必然性。
那么,怎么看待建黨的可能性呢?為了回答這個問題,可以從三個角度進行分析。
首先,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廣泛傳播,為建黨奠定了思想基礎。1915年《新青年》雜志創刊,拉開了新文化運動的序幕,打開了思想解放的閘門。經過五四運動,古老的中國大地上掀起了學習研究馬克思主義的熱潮。
其次,中國工人階級的成長和工人運動的興起,為建黨奠定了階級基礎。到五四運動前后,產業工人達到200萬左右,形成了新興的社會力量。工人階級覺悟不斷增強,逐漸以獨立的姿態登上中國政治舞臺。
再則,革命知識分子隊伍的壯大,以及早期地方黨小組的建立,為建黨提供了組織基礎。1920年8月,第一個黨小組在上海成立,此后半年,北京、武漢、長沙、廣州、濟南等地先后建立了8個早期黨小組,共58名黨員。正是這一大批建黨骨干,以及早期黨組織的實踐活動,催生建黨條件逐漸成熟。
在必要性和可能性同時具備的情況下,中國共產黨的誕生也就順理成章了。一百年前,中國共產黨應運而生。“中國產生了共產黨,這是開天辟地的大事變。”從此,爭取民族獨立、人民解放、國家富強的艱巨使命,歷史地落在了無產階級及其政黨的肩上。□ 區委黨校 徐釗虹
本文來自【臨安新聞網】,僅代表作者觀點。全國黨媒信息公共平臺提供信息發布及傳播服務。
ID:jrt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