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建紅”引領產業興 齊心拓寬“致富路”
走進宣恩縣龍潭河村,氣候宜人,道路齊整,茶香飄溢,一壟壟茶樹鋪滿整個山坡,嫩綠的新芽披著高山的霞光,茶農們背著背簍穿梭茶壟間,雙手上下翻飛,一捧捧嫩綠的芽被采摘下來,一派熱鬧繁忙的景象。近年來,湖北中煙工業有限責任公司恩施卷煙廠對口幫扶村宣恩縣龍潭河村堅持黨建引領產業發展,充分發揮“支部帶領、村企共建、組織帶動”作用,利用本村自然資源優勢,大力培育和發展特色產業,黨群、干群齊心共謀共拓產業發展“致富路”。
一壟一壟茶樹鋪滿整個山坡。劉宏攝
支部帶領謀路徑,把準產業發展“方向盤”。龍潭河村是一個以傳統種植為主的村子,村民多以種植水稻、油菜等傳統糧食作物為主,增收渠道不多,村集體經濟發展思路不寬。“要不我們發展茶葉吧,這里的氣候環境和土壤適合種植茶葉,我覺得‘有搞頭’。”恩施卷煙廠廠辦財審黨支部書記何長利興奮地說道。在廠辦財審黨支部的組織協調下,恩施卷煙廠駐村工作隊經過多方考察學習,發現種植茶葉既符合國家大力發展中醫藥的宏觀背景,又是帶動群眾增收致富的好項目,而龍潭河村多為沙土壤,富含硒元素,十分適合種植茶葉。
“種茶是個體力活,茶園那么大,我就一個人,干不了。” “茶樹種下去要兩三年才可以見效,賺錢慢,不保險。”村民你一句,我一言,有“搞頭”的背后也有“難頭”。駐村工作隊多次召開村“兩委”會、黨員群眾代表會、灣組夜話,向黨員群眾宣傳茶葉產業,聽取和收集黨員群眾意見,共議共謀茶葉產業發展路子。同時,龍潭河村積極爭取宣恩縣委縣政府茶葉發展政策的鼓勵與支持,邀請專家到村指導、現場教學,固化種植標準,科學生產,支部帶領組織發動、黨員群眾支持參與、專家團隊技術指導,龍潭河村凝聚多方力量,建成了1250畝的茶園。
茶農們背著背簍穿梭茶壟間,一捧捧嫩綠的芽被采摘下來。劉宏攝
村企共建促增收,開出產業發展“致富花”。茶園建成后,恩施卷煙廠駐村工作隊著力探討茶葉銷路,積極與當地政府協調,引入伍家臺茶葉集團——鄂西良田公司,形成專業公司 合作社 農戶模式。自此,龍潭河村的“綠葉子”成了伍家臺貢茶的“一份子”,經過持續發展,茶葉采摘人均增收1524元,惠及418戶1412人,實現貧困戶產業全覆蓋,配套的茶園公廁及停車壩1處已投入使用。“沒想到這個綠葉子還能變成錢啊。”低保戶陳武友看著微信收到的轉賬,興奮地把手機揚了揚,“綠葉”開始變“金葉”了。
茶農手捧“金葉”,臉上洋溢著幸福滿足的笑容。劉宏攝
組織帶動添助力,激活產業發展“紅引擎”。“在村黨員干部的示范帶動下,我種植了2畝魔芋,預計今年收入可達3萬元。”大坪村村民高興地說道。在壯大茶葉產業的同時,駐村工作隊結合在恩施利川黃田駐村產業發展的經驗,特邀請恩施州農科院魔芋研究所專家來現場查看土質,確定在大坪村開展新品“鄂魔芋一號”種植,并與專業合作社確立利益聯結機制,引進“鄂魔芋一號”8000斤。同時,還通過“村集體經營公司 貧困戶 村集體”的聯農帶農利益鏈接共贏模式,利用固定資產投資、收取管理費、租金及分紅,保證村集體經濟持續穩定發展。目前該村發展魔芋100畝,預計村集體經濟增收40萬元,聯農帶農村民就近務工增收每畝2000元,預計增收20萬元,兩項預計共增收60萬元。
“等風來”不如“乘風起”,在鄉村振興的主戰場上,恩施卷煙廠積極探索黨建引領鄉村振興的方法路徑,建強“戰斗堡壘”,點燃“發展引擎”,煥發“產業活力”,全力推進鄉村振興成果更豐、成色更足。(李芳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