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爾多斯依托“智慧黨建”平臺助力脫貧攻堅(鄂爾多斯市脫貧攻堅)
圖為鄂爾多斯鄂托克旗“智慧黨建”平臺
圖為賀龍介紹“草原云牧體驗平臺”
圖為特布信操作手機為牛羊放水
“自從移動網絡到家后,很多政策、技術都可以在電視上學到,好比家里來了一位老師。”說起“草原云牧體驗平臺”的好處,圖娜拉贊不絕口。
據了解,草原云牧體驗主要是通過平臺進行肉羊的物聯網線上交易和手機云端認養體驗,包括大羊和羔羊的認領。
圖娜拉是內蒙古鄂爾多斯市鄂托克旗遠近聞名的養殖大戶,同時也是黨員中心戶,是第一批在“草原云牧體驗平臺”上賣羊的牧民。
“平臺以認養方式經營,三年認養期內,認養人可通過平臺監控小羊的成長狀況,認養期結束后,認養人可以選擇領走或宰殺,品嘗草原羊肉的鮮美香。”鄂托克旗委組織部黨員教育中心工作人員賀龍如是介紹。
記者了解到,這種“互聯網 ”的草牧場經營方式被形象的稱之為“草原云牧”,草原云牧體驗平臺運行以來,在黨員中心戶的帶領下,每天都有小羊羔被認養出去。
賀龍告訴記者,將現代化的智能終端應用在養殖業上,從而構建現代化的新型農牧區。“智能項圈可以對羊只進行定位、掌握運動軌跡,進行電子圍欄等。還有遠程監控、網絡直播等,讓消費者親眼目睹羊的生長環境。”
目前,鄂托克旗已有15個黨員中心戶使用了草原云牧體驗平臺,并帶動周邊70多戶貧困牧民參與到云牧體驗活動當中,不僅改變了幾百年來傳統的經營方式,同時實現了草原生態養殖的提質增效,有效推動了精準扶貧工作。
事實上,在鄂托克旗像圖娜拉這樣嘗到“智慧黨建”甜頭的農村黨員群眾越來越多。
34歲的巴音布拉格嘎查牧民特布信經營著7000畝草場,百余頭牛羊的飲水、產羔是他最頭疼的事。
特布信告訴記者,由于牛羊是散養,什么時候喝水。不固定,如果提前放水到了冬天又容易結冰。另外,當地冬天晝夜溫差大,每到夜晚氣溫驟降,趕上風雪等惡劣天氣,若不能及時查看羊圈,剛出生的羊羔就會被凍死或壓死,直接影響牧民的經濟收入。
然而,自從內蒙古移動網絡覆蓋后,特布信只需要坐在家里,通過手機就可以輕松的監視到牛羊的情況,隨時放水,隨時接羔。“有了這種設備,好處特別多,不僅能預防狼襲擊羊的情況發生,還能監控偷羊賊。”特布信說。
據了解,鄂托克旗全旗有黨員中心示范戶、社區及村嘎查共112個,其中9個村嘎查不具備接入條件,剩余區域中,內蒙古移動覆蓋95個,移動專線接入率為92%。
該工程從2016年4月開始,至同年10月份共開通64條,截止2017年7月新開通31條,預計至今年年底基本實現全旗所有社區及村嘎查的專線全覆蓋。
在飛速發展的信息化進程中,大數據、云計算等新型技術已成為推動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支撐。鄂托克旗借助“智慧黨建”建設了“草原云牧體驗平臺”和“智慧牧場”,把農牧民從傳統的種養殖方式中解放出來,節省勞動力,提高勞動效率,從而推動傳統農牧業向現代農牧業的發展。(完)
來源:中國新聞網
記者:張林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