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黨論苑丨以黨建引領基層治理與基層政權建設(以黨建引領推動基層治理)
【作者簡介】余少祥,中國社會科學院中國式現代化研究院“創新工程”首席研究員,國家機關運行保障研究中心主任
基層治理是國家治理的基石,關系國家長治久安和人民生活幸福安康。2024年11月,中央社會工作會議召開,習近平總書記對社會工作作出重要指示指出,“社會工作是黨和國家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強調“抓好黨建引領基層治理和基層政權建設”。基層政權建設是基層治理的重要組成部分,基層治理優化能夠推動基層政權建設的加強,而基層政權建設的鞏固又能為基層治理提供更好的制度保障和組織支持,二者相輔相成,共同推動我國基層治理現代化進程。以黨建引領基層治理,就是確保黨對一切工作的領導,嚴格遵循黨的路線方針政策,不斷完善黨全面領導基層治理制度,打造新時代基層治理新局面。以黨建引領基層政權建設,就是加強和鞏固基層政權組織,確保基層政權始終保持正確的政治方向。
一、黨建引領基層治理與基層政權建設的理論邏輯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高度重視以黨建引領基層治理和基層政權建設,使基層治理方式不斷創新,治理能力不斷增強,治理體系日益完善,為防范各種風險挑戰、推進經濟社會發展提供了堅實支撐。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要完善黨委領導、政府負責、社會協同、公眾參與、法治保障的社會治理體制。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堅持大抓基層的鮮明導向,抓黨建促鄉村振興,加強城市社區黨建工作,推進以黨建引領基層治理。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決定》明確要求,加強黨建引領基層治理。
黨建引領是我國基層治理的獨特優勢。我們黨在長期革命、建設和改革實踐中,不斷擴展黨的組織和工作的覆蓋范圍,通過不斷健全和完善黨的基層組織,成功構建了一個架構完整、體系嚴密的制度化組織網絡。在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黨創建基層黨組織和工會、農會、共青團、婦救會、兒童團等,進行武裝斗爭,奪取了革命的勝利。在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時期,黨將基層政權建設與單位制、人民公社制、街居制、戶籍管理等緊密結合,為我國在異常薄弱的經濟基礎上調動資源進行工業體系建設發揮了重要作用。在改革開放的新時期,黨建引領的目標是建立與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相適應的基層治理制度,通過基層民主自治激發社會發展活力。進入新時代以來,在全面從嚴治黨的大背景下,黨堅持將政治優勢和組織優勢轉化為治理效能,使黨建引領成為基層治理和基層政權建設最鮮明的特色和最大優勢。
黨建引領是走好新時代黨的群眾路線的必然選擇。基層治理和基層政權建設是一個系統工程,關系廣大人民群眾的切身利益,需要各方力量共同參與。黨建引領能充分發揮黨密切聯系群眾的優勢,廣泛動員社會各方力量參與基層治理和政權建設,還能整合資源,將黨的組織資源、組織優勢、組織活力轉化為發展資源、發展優勢和發展活力,為基層治理和建設提供人力、財力、物力等方面的支持。2024年10月,習近平總書記在福建考察時指出,要全面落實“四下基層”制度,走好新時代黨的群眾路線,提升黨建引領基層治理效能。新時代新征程,必須始終堅持治理為了人民,將增進人民福祉、提升人民滿意度作為基層治理的核心目標,從人民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入手,致力于解決那些能夠使人民群眾感到滿意和幸福的具體事務,不斷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同時,廣泛匯聚人民群眾的智慧,形成人人參與、人人盡力、人人都有成就感的生動局面。
黨建引領是鞏固黨的執政根基的必然要求。基層政權被視為國家權力的“末梢神經”,是確保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和國家決策部署貫徹落實的“最后一公里”。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指出,“基礎不牢,地動山搖”,只有把基層黨組織建設強、把基層政權鞏固好,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根基才能穩固。一方面,基層是黨的工作最堅實的力量基礎,基層矛盾糾紛化解是維護社會和諧穩定的重要舉措。只有通過黨建引領,確保每個社會單元充滿活力,將矛盾和糾紛化解在基層,才能使黨建推動基層治理和基層政權建設持續展現新的生命力。另一方面,面對新形勢新任務,必須加強黨建引領基層治理和基層政權建設,建強基層黨組織,提升基層治理效能,激發社會治理的巨大潛能。
黨建引領是基層治理現代化的根本保證。基層治理現代化是中國式現代化的重要組成部分,要實現基層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必須把黨建引領擺在首位。一方面,通過黨建引領,可以促進基層治理體系建設,形成科學有效的基層治理體系框架。通過優化以基層黨組織領導為核心的自治、法治、德治融合的城鄉基層治理結構,保障基層治理有章可循、有序進行。另一方面,作為中國式現代化的一項基礎性工作,基層治理必須增強政治意識、大局意識、核心意識、看齊意識,始終堅持和加強黨的全面領導。習近平總書記明確指出,要夯實社會治理基層基礎,推動社會治理重心下移,構建黨組織領導的共建共治共享的城鄉基層治理格局。新時代新征程,隨著經濟社會的不斷發展,基層治理和基層政權建設所面臨的情況日益復雜,任務也愈發繁重,只有持續推進黨建引領,改善基層治理結構,方能喚醒各治理主體的活力,為城鄉社區治理現代化提供堅強保證。
二、黨建引領基層治理與基層政權建設的實踐維度
在基層治理實踐中,黨建引領連接各主體、協調各方關系,體現了統籌整合的強大優勢,不僅為基層治理把穩政治方向,而且匯聚起巨大力量。回顧我們黨的百年奮斗歷程可以看出,我們黨始終重視基層治理和基層政權建設,注重發揮黨組織在思想、政治、組織和作風上的引領作用,成為我們黨從一個勝利走向另一個勝利的重要法寶之一。
增強基層黨組織的思想引領作用。不斷用黨的創新理論和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武裝頭腦、統一思想、指導實踐,把黨的創新理論成果應用于基層治理和建設的實踐,可以有效發揮黨建的思想引領作用。新時代新征程,我們必須順應社會心理、社會關系以及社會行為模式等的深刻變革,緊緊抓住黨的思想引領這個“牛鼻子”,不斷夯實社會治理和政權建設的基層基礎,使基層社會既充滿活力又和諧有序。一方面,黨的思想引領有助于實現黨的領導與多元社會主體參與相統一、黨建平臺與多種社會治理資源相融合;另一方面,有助于實現社會利益的協調、社會矛盾的化解和社會共識的凝聚。因此,開展深入持久的思想教育,牢牢把握基層意識形態的主動權和控制權,可以增強基層群眾對黨的認同感,把黨的政治意志、政策主張及時宣傳到群眾心中,不斷增強黨的凝聚力和號召力。
增強基層黨組織的政治引領作用。黨組織的政治引領作用主要體現在引導和帶動群眾支持黨的領導、引導和推動群眾按照黨規劃的目標前行上。我們黨是執政黨,要實現長期執政,必須鞏固和強化基層組織、基層政權,堅持和加強黨的全面領導,確保基層治理和基層政權建設始終遵循正確的政治方向。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最本質的特征是黨的領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最大優勢也是黨的領導。習近平總書記明確指出,要加強社區基層黨組織建設,讓老百姓體會到我們黨是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黨始終在人民群眾身邊。通過健全黨領導基層治理的體制機制,將黨的領導貫穿基層治理的各方面、全過程,可以增強基層黨組織的政治領導力,充分發揮黨建對基層治理的政治保障作用。
增強基層黨組織的組織引領作用。當前,大量改革、發展與穩定的任務正在基層逐步推進,構建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基礎工作也在基層穩步展開。其中,黨建發揮著關鍵性作用,不僅促進了黨的基層組織與治理體系緊密結合,而且確保在處理基層治理和基層政權建設的關鍵問題和重要事務時,黨組織能起到核心引領和指導作用。加強基層治理和基層政權建設,關鍵在于堅持黨的領導,提升黨建引領作用,將基層黨組織打造為宣傳黨的政策、執行黨的決定、凝聚動員民眾、引領基層治理、推動改革發展的堅強戰斗堡壘。通過不斷增強和提升基層黨組織的組織引領作用,可以發揮嚴密的組織體系、高素質的黨員干部隊伍等優勢作用,確保黨的執政基礎堅如磐石,確保社會安定有序、國家長治久安。
增強基層黨組織的作風引領作用。群眾路線是黨的生命線和根本工作路線。通過增強基層黨組織的作風引領作用,加強黨同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系,可以有效提升基層治理服務人民群眾的能力和水平。與黨中央的要求和當前的形勢任務相比,我國基層治理和基層政權建設還有很多地方需要進一步完善,比如一些基層黨組織黨建工作與中心工作“兩張皮”,官僚主義、形式主義問題突出等。因此,要持續將黨的作風建設作為基層治理和基層政權建設的重要內容,營造健康的政治環境,充分發揮黨員干部的表率作用,將基層黨組織的作風引領作用落到實處,嚴格執行《整治形式主義為基層減負若干規定》,突出重點、確保成效。同時,以黨的先進文化帶動社會文化,為社會文化注入生機和活力,進一步提升文化自信。
三、黨建引領基層治理與基層政權建設的發展路徑
黨的十八大以來,黨中央推動全面從嚴治黨向基層延伸,不斷完善黨的基層組織體系,使得黨建引領基層治理和基層政權建設的現代化水平不斷提升。但是,黨建引領的能力仍有待提升,基層黨建與基層治理融合的制度體系還需要進一步創新。
健全黨總攬全局、協調各方的領導制度。習近平總書記指出,黨政軍民學,東西南北中,黨是領導一切的。對基層治理和基層政權建設而言,就是要充分發揮黨的政治領導力、思想引領力、群眾組織力、社會號召力,展現黨的政治優勢、組織優勢以及密切聯系群眾的優勢,保障基層治理與基層政權建設的政治方向。一方面,認真貫徹落實和執行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堅決維護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權威和集中統一領導,按照“信念堅定、為民服務、勤政務實、敢于擔當、清正廉潔”的標準選優配強基層黨組織帶頭人;另一方面,將黨的政治引領貫穿基層治理的全領域、全過程、全環節,增強基層黨組織的統合能力,提升基層黨組織的治理效能。
織密建強黨的基層組織體系。基層黨組織是黨的組織體系的重要基石,也是黨建引領基層治理的組織載體。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不斷發展,黨的基層組織建設也要與時俱進,不斷適應新形勢、新變化的要求。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把加強基層黨的建設、鞏固黨的執政基礎作為貫穿社會治理和基層建設的一條紅線,推進以黨建引領基層治理。具體來說,一是推動基層黨組織建設縱向到底、橫向到邊、權能到位,將黨組織的意圖高效轉化為各主體參與基層治理的舉措,成為群眾的自覺行為;二是通過黨組織協調多元主體有序參與基層治理和基層政權建設,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會治理格局;三是把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為基層治理與基層政權建設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完善基本公共服務體系,持續提升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創新黨建引領基層治理和基層政權建設的體制機制。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創新社會治理體制,把資源、服務、管理放到基層,把基層治理同基層黨建結合起來。具體來說,一是加強鄉(鎮)村、街道的服務管理力量,探索建立村(社區)事項準入制度以及黨建引領基層治理和基層政權建設的評價機制;二是認真落實破解基層治理“小馬拉大車”問題的政策舉措,嚴格控制面向基層的督查、檢查、考核總量,推動資源、服務、管理等下沉基層;三是發揮基層網格服務和黨支部的力量優勢,進一步完善“社區黨委—網格黨支部—樓棟黨小組—黨員中心戶”的組織體系;四是堅持和發展好新時代“楓橋經驗”,使基層治理和基層政權建設更具活力、更加有序、行之有效。
強化科技賦能黨建引領。推進以黨建引領基層治理和基層政權建設,要強化互聯網思維,注重運用信息化手段,暢通溝通渠道,更好感知社會態勢,輔助決策施政。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運用大數據提升國家治理現代化水平,完善網格化管理、精細化服務、信息化支撐的基層治理平臺。具體來說,一是積極推進數字黨建、數字社區和數字鄉村建設,促進信息化基礎設施提檔升級,彌合城鄉、區域和群體之間的數字鴻溝。二是運用云計算等信息技術,打破時空局限,提升黨建引領公共服務、綜合治理、行政執法、群眾自治等效能。三是進一步優化數字黨建和數字治理運行機制,規避“數字負能”效應,力戒數字形式主義,確保信息賦能黨建引領基層治理和基層政權建設良性運行、支撐有力。
堅持自治、法治、德治相結合。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提出,要健全黨組織領導的自治、法治、德治相結合的城鄉基層治理體系。這是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引,在解決基層治理實際問題中逐步探索形成、具有鮮明中國特色的治理體系,體現了我國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要隨著實踐發展不斷健全完善。具體來說,一是改進基層的民主協商機制,促進居民自治、社會協調與政府治理的積極互動。比如,將重點放在村莊(社區)和鄉鎮(街道)上,積極推進基層民主協商議事制度發展,構建“民事民議、民事民辦、民事民管”的多層級基層協商體系。二是完善相關法規體系,為黨建引領基層治理和基層政權建設提供法治保障。例如,健全民眾參與志愿活動、社區服務、城鄉規劃以及地方立法等制度,保障人民群眾依法管理基層社會事務。同時,發揮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引領和凝聚作用,為黨建引領基層治理與基層政權建設提供堅實保障。
制作:范麗君
核校:張世貴
審核:何忠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