紹興越城區:黨建“契約化”破除城市“陌生病”(越城區黨建契約化共建之家)
新華社北京6月2日電(記者裘立華)6月2日,《新華每日電訊》刊載題為《紹興越城區:探索黨建、服務資源用簽“契約”的形式融合貫通:黨建“契約化”破除城市“陌生病”》的報道。
隨著城市化的加快,大量人口進城,從鄉村的熟人社會變成城市社區陌生社會,形成的“陌生病”也越來越嚴重:老死不相往來,資源分割,無法聯通共享,造成資源閑置無用,或者各種擁堵……
浙江省紹興市越城區從2008年開始探索城市社區黨建“契約化”,把社區內大量的黨建、服務資源用簽訂“契約”的形式融合貫通,為城市發展服務,破除“陌生病”,至今已堅持了11年。
越城區作為紹興市主城區,共有102個城市社區,建有社區基層黨組織452個,現有在冊黨員50920名。
越城區委常委、組織部長應堯剛說,所謂“契約化”,就是在工作中,堅持平等自愿、互促互進、貼近實際,通過平等協商的方式,在充分尊重駐區單位黨組織意愿基礎上,共同簽訂《社區黨建共建契約》,用契約形式來約定雙方權利和義務,齊心協力推進社區黨建。
去年4月,越城區府山街道黨工委舉行了一場特殊的“拍賣”儀式。講解、舉牌、敲拍賣槌,儀式現場“拍賣”的不是物品,而是來自街道與社區的17個“契約化”黨建共建項目,而舉牌的“競拍者”則是街道轄區里80余家共建單位黨組織的代表。
越都社區城市廣場是黨建“契約化”的一個代表。負責人王紅霞說,2009年開始,廣場管理部門參與了這一黨建。“剛開始的時候,我們付出為主,給些贊助、幫助社區解決下崗職工再就業,但運作幾年后,我們也開始成為獲益者,黨員志愿者經常來為廣場服務,如垃圾分類等,現在廣場活動搞得非常熱鬧。”
越城區委組織部常務副部長周勝說:“‘契約化’的目的,就是引導各社區黨組織和駐區單位在資源的使用上做到相互整合、相互開放,取長補短、互利互惠。”
如紹興市第六人民醫院、市水務集團等企事業單位分別派出講師團,為社區黨員上黨課。截至目前,全區102個城市社區已與1148家單位簽約共建,確定重點共建項目159個。
此外,越城區構建“商圈綜合黨委 X”的黨建工作體系,激活商圈、樓宇的黨建活力,區內最繁華的世貿、銀泰、頤高等商圈都建成黨建工作“新高地”,將社區、黨員、黨組織與黨建有機融合。
迪蕩街道北辰廣場有兩幢寫字樓,有50多家企業入駐,這里建立了樓宇黨支部,支部書記馬性良是一位民企老板。
“通過契約化黨建,我把自己的一間辦公室騰出來專門做了支部辦公室,為樓宇內的企業服務,”馬性良說:“我們在大廳里亮明了黨員身份,很多新上班的大學生經常來找我們談話交心,請教落戶問題,黨員遷入問題等等,非常受大家歡迎。”
馬性良說,支部經常搞共享共建活動,中秋節、重陽節都不落下,請書法家、老中醫上門來服務,樓宇內企業變得熟悉起來,感覺契約化黨建能帶來好處,于是大家紛紛出錢出力,又反過來促進了樓宇的和諧繁榮。
“契約化”共建激發了駐區單位參與社區共建的熱情,近兩年來,越城區實施“契約化共建、項目化管理”83項。如府山街道蕺山社區結合“五水共治”主題,與4家共建單位按照各自職能,合力實施雨污分流改造、轄區內黑臭河整治,工作成果受到轄區居民普遍好評。
社區黨建“契約化”在不斷深化豐富,越城區委書記金曉明作為普通黨員帶頭到社區報到,并簽訂了個人共建契約,目前越城區3480名機關、教師、醫生黨員與所在社區黨組織簽訂了黨建共建協議,實現了由組織協議到“人人契約”的跨越。全區5萬余名黨員干部100%簽訂承諾書,通過認領微心愿、履職責任崗等途徑,在重點工作中發揮帶頭作用。
紹興市委常委、組織部長徐曉光表示,近年來,紹興市在推進基層黨建全域提升中,突出政治功能和組織力,開展黨建引領、五星和美創建,實施黨建和基層民主、和諧、文明、美麗“五星”聯建,從“普簽協議”到“項目管理”,由“組織簽約”到“人人契約”,為加強城市基層黨建提供新實踐。(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