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批批青年的加入 讓“黨建+X”有了無限可能(一批批有志青年)
黨的領導是黨和國家的根本所在、命脈所在,是全國各族人民的利益所系、命運所系,全黨必須自覺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動上同黨中央保持高度一致,提高科學執政、民主執政、依法執政水平,提高把方向、謀大局、定政策、促改革的能力,確保充分發揮黨總攬全局、協調各方的領導核心作用。
——2021年11月11日十九屆六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黨的百年奮斗重大成就和歷史經驗的決議》
—————
“我一直把自己當成政府和群眾間的一座橋,用心去傾聽群眾的呼聲,盡全力把黨的政策方針落實到群眾中。”在接受中青報·中青網記者采訪時,廣西壯族自治區百色市樂業縣新化鎮百坭村黨支部書記周昌戰如是說。
醫保政策、惠農政策、住房政策……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是中國共產黨的奮斗目標,增強老百姓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是基層黨建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基層治理是國家治理的基礎,基層黨務工作者是基層黨建、基層治理工作的直接推動者、協調者、承擔者,也是抓好黨的基層組織建設的重要力量。
黨的十八大以來,在推進基層治理現代化過程中,基層黨建、基層治理不斷開創新局面,也因為一批又一批年輕人的加入,展現出了新時代的新變化新氣象。
“新點子”帶來“新路子”,要實實在在為群眾做實在的事情
每年的12月,是砂糖橘豐收的季節。這個時節的百坭村,村民正忙著將各家各戶的砂糖橘搬到村里新修的水泥路上,等待從四面八方來的大貨車把橘子運往全國各地。村民把這條路叫作“產業路”。
百坭村是“十三五”時期的深度貧困村,也是被追授“全國優秀共產黨員”和“時代楷模”稱號的黃文秀生前擔任駐村第一書記的地方。如今,周昌戰正帶領村民繼續奮斗在致富路上。
“我想要實實在在地為群眾做些實在的事情。”2020年年底,周昌戰帶領村民修出了一條寬闊的水泥路。“發展農村產業既要通路,也要有科學的規劃”,這是黃文秀生前常激勵當地村民的理念,也是周昌戰努力的方向。近年來,村里的油茶、枇杷、獼猴桃產業發展得越來越好,村民也越來越有奔頭了。
“我們不能忘記文秀為村里作出的貢獻,作為村黨支部書記,我要帶領村民把日子越過越好,這是黨和國家賦予我的責任。”周昌戰說。
對此,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黨建部教授劉炳香認為,新時代基層黨建引領基層治理創新,應當更加突出問題意識、堅持服務導向、靶向治理、精準落實,及時回應人民群眾的新期待和新需求,切實解決人民群眾最為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問題。
“我要考慮所有村民的想法和意見,共同商量村里哪里需要建設、哪里需要改造,盡最大努力讓村里的人居環境不斷提升。”在河北省任丘市青塔鄉田各莊村,90后的新任黨支部書記張廣軍剛上任后的第一件事,就是奔忙在美麗鄉村建設中。
清理殘垣斷壁,清理私搭亂建,解決村內道路泥濘難行……上任不久,張廣軍就組織黨員、村民代表、網格員等研究村莊環境整治方案,充分征求群眾意見,發動全體村民參與到美麗鄉村建設中來。
“真沒想到咱們村這些年輕的娃娃干了這么大的事”“這些年輕人還真能干,剛上來就把咱們的路給修好了,真是辦了件好事”……田各莊村的村容村貌發生了很大變化,出行也越來越便利了,村民們紛紛豎起大拇指為這個年輕的村支書點贊。
“年輕人思維活躍、創新力強,能夠接觸更多的互聯網技術,他們注重農村產業的新業態創新發展。”這是劉炳香觀察到的農村基層黨建因年輕人的加入而發生的另一個可喜的變化。
開網絡店鋪、直播帶貨、發展鄉村旅游、挖掘鄉村文化……年輕人創意十足的“新點子”為鄉村振興帶來了“新路子”。劉炳香認為,基層黨務工作要以青年黨員為抓手,加強與年輕人的有效溝通,組織動員年輕人集思廣益,為農村和社區發展貢獻力量。
這幾年,百坭村也開始搞網絡購物和直播帶貨了。2020年,村里建成了電商代理點,由年輕黨員幫助村民通過網絡銷售農副產品,擴大了銷售渠道。“村里和城市沒什么太大區別了,村民們也可以享受網絡、快遞物流帶來的便利了。”周昌戰說。
青年注入新鮮血液,“黨建 X”擁有了無限可能
“黨的建設是一切工作的基礎,只有充分發揮基層黨組織的戰斗堡壘作用和黨員先鋒模范作用,才能更好地為村民謀福利。”河北省任丘市辛中驛鎮張施村新上任的85后村黨支部書記張召寧對村里的發展充滿信心。
去年,張召寧帶領村“兩委”在村里建設了350平方米的紅色教育文化廣場,以慶祝建黨100周年和黨史學習教育為主要內容的23塊剪紙題材“黨史文化墻”,躍然于文化廣場上。
“我們村實現了黨史學習教育處處可看、時時能學。”張召寧興奮地說。近年來,任丘市按照“基層著眼、基礎用力、機制入手、整體提升”的思路,推行農村黨組織“星級管理”制度。其中,著力挖掘“黨建 X”特色亮點、創新黨建載體,就是一項重要工作。
“發揮基層黨組織聯系服務群眾的重要紐帶作用,基層黨組織在革命性鍛造中將更加堅強。”劉炳香認為,近年來基層黨組織呈現出不少新特點,比如:強調以提升組織力為重點;突出基層黨組織的政治功能;激活黨支部這個黨組織體系中的“神經末梢”,推動全面從嚴治黨向基層延伸,加強黨的組織體系建設;明確了一些具體領域基層黨組織的地位和作用。
帶領村民升國旗、邀請老黨員講黨史、授勛章贈剪紙……通過搭建陣地平臺,舉辦豐富多彩的主題黨日活動,張施村的村民們在耳濡目染中接受到了黨史教育,黨組織的凝聚力和戰斗力也顯著增強。“村里年輕人的入黨積極性越來越高,每年都能收到好多封入黨申請書,作為一名年輕的基層黨支部書記,真的很有成就感。”張召寧說。
在江蘇省揚州市邗江區甘泉街道姚灣村,村民們正在黨群服務中心內的VR黨史“云”展館參觀學習。百年黨史、紅色宣講團、板凳小課堂、網上思想庫……把傳統黨建搬到“云端”,推動基層黨建由實體空間向虛擬空間延伸,是近年來姚灣村積極探索的智慧化黨建新模式。
“科技助力黨建工作,黨員和群眾的學習方式越來越多元化,熱情也越來越高了”,這是揚州市邗江區甘泉街道黨群工作局馬菁菁在工作中感觸最深的一點。
去年,甘泉街道對包含姚灣村在內的10個村子和社區的黨群服務中心進行了升級改造,引入智慧黨建館、微治理工作室、“鄉賢文化”村史館、紅色書吧等活動空間,在推進黨建工作智能化、規范化、多樣化的同時,也融合了黨建工作管理、黨建服務管理、黨建數據分析等內容。
26歲的馬菁菁雖然步入工作崗位不久,但她參與和見證了黨群服務中心升級改造的全過程。在她看來,升級后的黨群服務中心不僅可以通過黨組織與黨員、黨員與黨員間的線上互動,實現思想引領,還能增強黨員與村民間的“零距離”互動。
“年輕人為農村和社區發展注入了新鮮血液,帶來了發展機遇。”在劉炳香看來,年輕人思維活躍、勇于創新,他們為基層黨建的宣傳模式、黨建方式以及城鄉發展模式都帶來了新變化,但如何吸引年輕人、留住年輕人,讓年輕人留得更久、干得更好,既是城市穩定、鄉村振興的當務之急,也是需要深入考慮的長久之計。
我們是青年微網格員,國家需要的時候就要沖在前方
基層治理和基層黨建涉及方方面面,疫情防控是這兩年多來的一項重要工作。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基層是聯防聯控、群防群治的第一線,也是復工復產的第一線,是確保各項措施落實到位的關鍵所在。”在打贏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阻擊戰中,廣大年輕基層黨務工作者主動投身抗疫一線,用實際行動踐行了共產黨人的初心使命。
今年年初,新冠肺炎疫情在天津突然反彈加劇,天津市胸科醫院先后派出了200余名醫護人員前往津南區、西青區開展支援,他們中有很大一部分都是90后,重癥監護室護士李洋就是支援海河醫院的一名青年黨員。
初入“紅區”,面臨著諸多不確定性,他們并沒有害怕。時值春節,為了更快地投入到“戰斗”狀態,帶隊組長李洋時常和戰友們交流‘戰疫’心得,他們感動和溫暖著彼此:“我們相信黨和國家,有這樣堅實的后盾和戰友,我們不會害怕。”
任務完成之后,看到90后戰友們紛紛向醫院臨時黨支部遞交入黨申請書和思想匯報,李洋既感動又為他們驕傲。“如果國家再次需要我們,我們依然會義無反顧”,李洋堅定地說。
“廣大年輕基層黨務工作者舍小家為大家,主動沖在‘戰’疫一線,承擔了苦活兒累活兒險活兒,他們顧全大局,自身素質水平不斷進步。”劉炳香認為,基層黨組織具有調控統籌的作用以及組織動員優勢,其核心引領作用貫穿于疫情防控的各個環節,為有序開展疫情防控各項工作提供了堅實的政治保障。
“最近村里沒人去過外地。大家要注意防護,這是對自己負責,也是對家人負責。”一大早,姚灣村的大喇叭里就傳來了親切的鄉音。高密度推送、全覆蓋播報,“大喇叭”每天及時將疫情防控政策措施用通俗易懂的方式傳遞給村民。
基層黨組織利用黨建“大喇叭”奏響了“防控最強音”。在大街小巷,也有一群年輕人入戶宣傳走訪、掌握人員動向、做好排查登記……這是奔走在家家戶戶的微網格員們每天的重點工作任務。
“奶奶,最近家里人有去過外地或者從外地回來的嗎?”這幾天,姚灣村第三網格網格長吳兵每天都會同微網格員們一起,在網格內逐戶排查一切外來人員。吳兵是一名青年預備黨員,他所負責的網格共有232戶,看到村民對他們工作的理解和支持,吳兵感到了滿滿的成就感。“作為一名預備黨員,有責任、有義務沖鋒在前,我只是做了一點力所能及且有意義的事”,吳兵說。
“我身邊有非常多的90后,他們沖到了‘戰疫’最前線,青年在基層黨組織中發揮的力量越來越大了。”作為眾多青年黨員中的一位,馬菁菁負責維護所在地的核酸檢測點秩序,幫助高齡老人、殘障人士用手機填報信息等工作,當被問及會不會害怕、有沒有想要退縮時,她說:“我們是青年黨員,有組織、有紀律,需要我們的時候就要沖得上、頂得住!”
中青報·中青網見習記者 許子威 來源:中國青年報
來源:中國青年報客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