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務知識丨黨內稱呼的10個常識(黨內同志稱呼的由來)
黨員之間的稱呼看似小事,卻關系黨內政治生活的大原則。互稱同志是中國共產黨的優良傳統,也是歷來要求堅持的重要政治規矩。
1.十八屆六中全會對這一稱呼有何硬性規定?
六中全會通過的《關于新形勢下黨內政治生活的若干準則》規定:“黨內一律稱同志。”
2.重申“同志”稱呼有何意義?
黨內該如何稱呼,反映的是黨員的權利義務、黨員之間關系以及一個政黨的精神面貌等情況,所以稱呼不是小事。在我黨歷史上,互稱同志是優良傳統,并曾多次對此進行規范。重申互稱同志的要求,既是發揚黨內民主、加強黨內監督的需要,也是尊重每個黨員主體地位和權利的要求。
3.中國共產黨在正式文件中使用“同志”始于什么時候?
中共一大。
4.哪些會議、文件中還明確要求使用“同志”稱呼?
1965年12月14日,中共中央發出《關于黨內同志之間的稱呼問題的通知》,要求“今后對擔任黨內職務的所有人員,一律互稱同志”。
1978年12月召開的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上,中央再次要求:“黨內一律互稱同志,不要叫官銜。”
1980年2月,中共十一屆五中全會通過的《關于黨內政治生活的若干準則》中明確規定,黨內所有黨員盡管工作分工有所不同,都是平等的同志和戰友,黨內要互稱同志,不稱官銜。
中共十八大通過的黨章中也將黨的領導人稱為同志。
十八屆六中全會通過的《關于新形勢下黨內政治生活的若干準則》中,再次明確提出:“黨內一律稱同志”。
5.近年來,黨內稱呼出現了哪些不好的傾向?
《學習時報》曾刊文稱,黨內稱呼出現了不太好的四種傾向。一是黨內稱呼官職化。二是黨內稱呼市場化,將市場經濟中對企業老板或高層管理人員的稱呼用到黨內生活中,如老板、老總等。三是黨內稱呼江湖化,像老大、老爺子。四是黨內稱呼親戚化,稱兄道弟。
6.黨員在哪些場合都應該規范稱呼,使用同志稱呼?
黨內政治生活,如黨內會議、民主生活會、學習交流會、批評和自我批評等。
7.局長××同志的說法是否合理?
采用客觀性表述時,很多人習慣在職務和姓名之后加上“同志”二字,如“局長××同志”。
其實,這是口語的習慣說法,書面語中這個“同志”是多余的。《人民日報》介紹黨和國家領導人,職務和姓名之后也沒有“同志”。
8.“同志”在干部任免文件中的用法是什么?
如果是黨委任免干部,被任免人姓名之后要加“同志”二字,這里的“同志”特指黨內干部,是“黨內互稱同志”的體現;
如果是行政任免,一般不加“同志”,因為行政干部不一定都是黨員。
9.印發領導在本單位某次會議上的講話,標題中應該如何使用“同志”?
例如印發局長在本單位某次會議上的講話,標題可擬為《關于印發×××同志在××會議上的講話的通知》。這樣既節約用字,又淡化“官位”意識。
10.在工作生活中,如果只知道聯系人的人名和電話,在不知道對方性別、年齡的情況下,應該怎么稱呼比較穩妥?
稱呼同志較為穩妥。
來源:黨建網微平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