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層治理一線見聞-宜章縣建強基層黨組織,成立各類協會組織—— 黨建 協會,村務事事達
來源:【湖南日報】
湖南日報全媒體記者 賀威 通訊員 姚紀亮 王貴雄
清明過后,宜章縣楊梅山鎮平和洞片區村莊的春耕生產進入“旺季”。城郊梅田鎮龍村瑤族村和偏遠的漿水鄉鎖石村村民忙著給臍橙園保果、施肥,為水稻催芽、整田。村民安居樂業,村莊平安祥和。
多年前,這些村要么選不出像樣的村級組織,要么人心渙散矛盾重重。如今,村里的變化可感可及:龍村入選第五批全國鄉村治理典型案例,鎖石村蛻變成省級文明村,平和村躋身省級充分就業社區。
記者探訪得知,這一系列變化,是該縣創新基層治理機制,推行“三帶共建、五會治村”法的結果。
支部筑堡壘,“硬扎”
“鄺書記有魄力、有親和力,帶領大家做事有方法,村里沒她可不行。”龍村金喜臍橙種植合作社負責人吳金喜贊不絕口。
龍村以前挖煤,煤礦資源枯竭后,沒人愿意回來。吳金喜第一個回村種臍橙,原先擔心土地流轉問題,村黨總支書記鄺素珍不到一周就說服村民,簽了流轉合同。
為了建強支部,宜章縣“邀請”像鄺素珍一樣年富力強的黨員回村。在縣城有自己產業的黃遠兵當了鎖石村黨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在縣城為村集體經濟謀了穩賺不賠的“一畝三分地”?;牡厣辖ㄆ鸬挠裣傫R耳沖社區在全鎮挑選優秀基層干部,黃慧琨當選社區居委會第一任支部書記。
“‘三帶共建’凝聚起基層治理合力,激發基層治理活力?!币苏驴h民政局長歐陽華介紹,所謂“三帶”就是通過支部組織帶領、黨員干部帶頭、鄉賢能人帶動,其中尤其是充分發揮黨建引領作用,激活村民自治熱情,共同管理好村里的事。
目前,宜章縣村(社區)“兩委”班子平均年齡39.6歲,具有大專以上學歷的村干部共有667人,帶富能人613人。
家門口務工,“安心”
走進平和洞片區平和、土橋、月梅、城頭四個村3000多畝集中連片農田,稻田水滿田疇,甜玉米地排澇、追肥、田間管理緊張進行著。
片區種糧大戶曾振飛、曾啟飛流轉集中連片農田,安置60余名村民常年在這里務工。除了土地流轉費用,60多名村民一年勞務收入可達200多萬元。曾振飛、曾啟飛還是村好人協會成員,村民樂呵呵地說:“在家跟著‘好人’把錢掙,大伙很滿意?!?/p>
平和洞片區積極探索“五會治村”模式,形成村民理事會管村事、道德評議會樹新風、村好人協會做好事、治安協作會護穩定、屋場懇談會議大事的良好風尚。
宜章縣扭住產業發展這個關鍵點,把黨員和致富帶頭人推向各類協會,用好“帶領”和“共治”優勢,在發展中推進各項工作共同進步。
平和村大力發展旅游業,村里幾個種養合作社、振興工廠吸納村民就業,以前外出務工的村民都留在了家里,村里人氣越來越旺、氛圍越來越好。龍村瑤族村發起成立了16個專業合作、5個家庭農場,做到了產業全覆蓋。2023年,村民年人均純收入達3.6萬元。
把興產業作為鄉村治理第一要務,宜章全縣村級集體經濟經營性收入入賬2975萬元,10萬元以上的村206個,5萬元至10萬元的村40個。
事事有人管,“放心”
清明節前,在縣城理發的鎖石村村民黃真專門回村,為老人們免費理發。黃真所在村好人協會,每兩個月安排人手為村里老人上門理發,受到老人交口稱贊。
“出門就是盤山公路,我們老人家很不方便,現在在家里就可以理發,太方便了?!?5歲的賀孫用老人對村里關愛“一老一小”的做法很滿意。
宜章縣通過“五會治村”,有效延伸基層治理觸角,打造善治格局。
“村里道德評議會每年主持好兒媳、好公婆、五好家庭等評選,治安協作會、屋場懇談會等協助發現、解決矛盾,為村里的發展出力,各司其職?!编椝卣涓嬖V記者。
平和洞片區四個村在“五會”共治的基礎上,還創新成立了共富促進會,為脫貧戶及老弱群體共購買共富保險20余萬元。玉溪鎮通過下沉32項便民服務事項、村干部專職化管理、政府購買服務、拓展公共服務內容等方式,持續增強村級組織為民服務能力。
黃遠兵告訴記者,鎖石村將把服務“一老一小”作為品牌打造,進而推進產業發展,吸引更多人回到村里,走向共同富裕。
本文來自【湖南日報】,僅代表作者觀點。全國黨媒信息公共平臺提供信息發布傳播服務。
ID:jrt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