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州織金:強化黨建引領 發展中藥材種植產業(織金縣藥材公司)
春日里,沿著一條蜿蜒的公路步入少普鎮幺巖村,群山環繞下,一塊塊整齊劃一的金黃農地映入眼簾,農耕機器轟鳴聲回響于山間清晰可聞,十數個顏色不一的身影手持農具佝僂著身體,其中一人手提著一個塑料桶點綴其間,正忙碌著將白花前胡種子播種在分廂起好的壟上。
村民勞作的繁忙景象。
很難想象,眼前這片百余畝規整的農地,在幾年前還是一片雜草叢生的撂荒土地。近年來,隨著鄉村振興工作的深入推進,少普鎮堅持以黨建引領為抓手,多措并舉守牢耕地保護紅線,積極謀劃產業,引進經營主體,不斷探索發展高效農業、生態農業,昔日一方水土養不活一方人的面貌得到了徹底改變。而幺巖村的白花前胡中藥材種植,正是少普鎮深入踐行“藏糧于地”戰略,促進農業提檔升級,提高土地利用率的一個縮影。
村民勞作的繁忙景象。
“少普鎮氣候、土壤、日照都非常適合種植中藥材,我們目前在該鎮幺巖村、長沖村、四角田村種植白花前胡、丹參、射干等中藥材370余畝,其中白花前胡有358畝。”經營主體黔織中藥材有限公司負責人劉祥介紹,所栽種的白花前胡等中藥材藥用價值高,市場需求量大,均采取訂單銷售的方式銷往江蘇、安徽等地,10月中旬進入采收期后,預計白花前胡畝產鮮藥材約為1200斤,按照每斤鮮藥材8元售價進行計算,預計白花前胡總產值約為340余萬元,其他中藥材產值約為20萬余元。
村民勞作的繁忙景象。
“目前我們采用的是公司 合作社 農戶的發展模式,群眾通過流轉土地、土地入股分紅、在種植基地勞作務工等方式實現穩定增收。”劉祥介紹,當前在基地栽種丹參等中藥材每天需要20余名工人,務工工資每日在120元-200元不等,從前期耕地到中期管護再到后期采收加工周期就是一年,均需要大量用工,切實帶動少普鎮以及周邊鄉鎮群眾就業1000余人,其中脫貧戶30余戶40余人。
務工群眾在整治后的撂荒地上耕種白花前胡中藥材。
“明年我們準備充分帶動更多農戶自己種植,由我們負責無償提供技術,并且采取保底回收的方式,使得更多老百姓通過自己種植發家致富。”劉祥說到,將加強種植動員,帶動更多群眾充分盤活自身土地參與中藥材種植當中來,同時將建設烘干房,烘干加工以提高藥材市場價值。
幺巖村村民正在耕種中藥材。
據了解,目前少普鎮還種植有黃柏、苦金盆、魔芋、黃精、重樓等中藥材2000余畝,該鎮將進一步強化黨建引領,以產業發展為紐帶,緊緊圍繞“一村一品”特色農業發展思路,依托良好的生態資源優勢發展中藥材、林下種植等特色產業,切實為群眾提供就近就業崗位,盤活農村富余勞動力,為打造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新農村注入新動能。(圖/文 楊強、蔡青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