構建親民、富民、樂民、安民為一體的“大黨建”格局(親民化打造)
“把抓好黨建作為最大的政績”,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這個重大論斷,豐富發展了馬克思主義的黨建理論,為黨員干部樹立正確的政績觀、處理好“黨的領導”和“黨的建設”二者關系明確了方向和思路。筆者認為,新時代抓好黨建工作,就得堅持以民為本,統籌推進黨的建設各項工作任務,構建親民、富民、樂民、安民為一體的“大黨建”工作格局。
親民黨建,提升親和力和感召力。把黨要管黨、從嚴治黨要求落實在親民為民的探索實踐中,不斷提升黨建工作的親和力和感召力。要建立上下級群眾工作網絡,黨員干部下沉到基層,化身老百姓的“暖心秘書”,幫忙做老百姓身邊的大小事務,形成“服務到一線”的長效機制。積極發揚認真精神,持之以恒抓整改,確保良好的政治生態和發展環境;堅決按照好干部標準選人用人,強化黨組織領導和把關作用,堅持源頭嚴防、過程嚴管、后果嚴懲,重德才、重實績、重基層,特別是以德為先的用人導向更加明顯。
富民黨建,培育核心力和競爭力。充分發揮生態環境優良、旅游資源豐富、健康處方獨特的組合優勢,培育主導產業的核心力和競爭力,構建與生態環境相適宜,與民族文化特征相吻合、與特色農產品相促進的產業體系,打造黨建核心區域和示范創建。以農村黨員素質提升為培訓重點,整合培訓資源,通過建陣地、強師資、籌經費、活教學等方式,對農村黨員進行培訓,把相關涉農政策、項目資金、產業扶持貸款落實到位,使富民黨建在經濟體制、市場化程度、觀念和技術等方面不斷取得新突破。
樂民黨建,提升吸引力和號召力。充分發揮黨建為民族文化發展服務的作用,注重民族文化繁榮為黨建提供載體的作用發揮,不斷創新提升黨建工作水平,為維護民族團結、促進共同繁榮進步奠定了堅實的基礎。要突出民族的文化特色,把黨的政策法規、黨建知識編排成通俗易懂、朗朗上口、好唱易記的文藝作品,創作了一批讓廣大黨員群眾看得懂、聽得進、學得會、用得上的文藝作品,謳歌黨的豐功偉績、頌揚黨的光輝歷程,展現黨組織和黨員心系群眾、一心為民的先進典型,展示各民族在黨的領導下取得的豐碩成果,增強基層黨組織在各族群眾中的吸引力和號召力。
安民黨建,凝聚民心和匯聚民力。治理之道,莫要于安民;安民之道,在于察其疾苦。真摯的為民情懷是習近平總書記鮮明的政治品格,他曾明確指出,“對人民,要愛得真摯、愛得徹底、愛得持久,就要深深懂得人民是歷史創造者的道理”。要充分發揮黨支部的戰斗堡壘作用和共產黨員的先鋒模范作用,把維護社會和諧穩定作為基層黨建工作的首要任務,牢牢抓住政法維穩、綜治平安創建等基礎性工作。要有“衙齋臥聽蕭蕭竹,疑是民間疾苦聲”的赤誠情懷,把人民利益作為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把人民滿意作為檢驗工作的標準,以經得起人民、實踐、歷史檢驗的業績凝聚民心、匯聚民力,各級黨組織自覺做到民主決策、民主管理、民主監督,以民主取信于老百姓,靠民主讓老百姓安心。
(作者:符愛波 單位:貴州省從江縣委組織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