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家樓社區打造紅色物業+社區治理融合發展新模式(紅色物業創新社區治理)
來源:泰安日報-中華泰山網
“我們這個小區以前是又臟又亂,現在通過社區改造已經好多了,干凈整潔又規范,在這里住著每天心情都要好很多,而且小區集中供暖改造也要開始了,對我們居民來說真是件大好事。”看著身邊的點滴變化,家住泰山區徐家樓街道徐家樓社區啤酒廠宿舍的居民李西貴看在眼里、美在心里。
位于泰城南部的啤酒廠宿舍建成于1983年,是一個典型的老舊小區,此前因小區多年無物業管理,基礎設施老化,車輛停放、管網堵塞、房屋漏水、環境臟亂差等問題突出。今年以來,徐家樓社區突出黨建引領,堅持問題導向,以提升老舊小區服務為切入點,積極探索黨組織領辦物業新路徑,邁過服務居民的“最后一道門檻”。
新增黨建主題公園、更換400余個窗戶、硬化路面400余米……現在的啤酒廠宿舍道路平整、綠植環繞,樓道內干凈整潔,道路兩旁車輛停放有序。而這一切均得益于徐家樓社區打造的“紅色物業”+社區治理融合發展的新模式。
為從根本上解決現存問題,徐家樓社區成立了由社區工作人員任法人,黨委書記任黨建指導員的“紅色物業”公司,依托網格員隊伍,通過入戶走訪、座談交流等方式,廣泛征求居民意見建議,采取“社區先期投入 低收費 先服務后繳費”工作模式,為居民提供精細化物業服務。在小區設立“紅色物業”服務中心,整合社區工作人員、退役士兵、網格員擔任物業服務人員,開展保安保潔等各項物業服務,保障小區環境衛生和居住安全。同時,發揮社區大黨委組織優勢,結合“樓·里”黨建文化品牌,豐富“鄰里一家親”服務模式,為“紅色物業”提供堅實基礎,召集駐村民警、社區醫生、律師、調解員和企業代表,共同為社區提供治安維穩、疾病防控、法律援助和糾紛調解等專項服務,以辦實事來解民憂,以惠民生來暖民心,強化組織與居民之間的近鄰守護,共融共筑溫馨“港灣”。
此外,社區建立物業黨建聯席會議制度,定期召集社區物業、網格員、轄區企業單位等共同研究解決困難問題,聽取居民代表服務需求,建立服務事項清單,逐項落實、銷號。明確服務運行標準,規范工作流程,對小區物業收費項目、收費標準、財務收支等情況及時公開公示,確保居民的知情權和監督權,依托社區民生服務中心,發動網格員、樓長、退休老黨員等群體,成立巡邏、幫扶、調解、宣傳等主題志愿服務隊,確保小事不出網格、大事不出社區。
本文來自【泰安日報-中華泰山網】,僅代表作者觀點。全國黨媒信息公共平臺提供信息發布及傳播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