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東白塔鎮:開啟“破解難題,黨員先行”黨建項目“1+N”模式(揭東白塔鎮發展)
為更好發揮基層黨組織戰斗堡壘作用、黨組織書記頭雁引領作用和黨員先鋒模范作用,揭東區白塔鎮委全力打造“破解難題,黨員先行”黨建項目,以鎮黨委領銜1個黨建項目,村(社區)黨組織領辦、黨員幫辦N個子項目的“1 N”模式,心齊勁準、乘勢奮進,全力推動白塔全域高質量發展。
“把你們平時想做又不敢做、沒條件做,但為了發展必須做,并且通過努力能夠做的工作提煉出來,通過黨建引領、黨員帶頭,舉全村之力甚至鎮村合力來攻堅克難!”新年第一場大會上,白塔鎮主要負責人用通俗樸素的語言為黨員干部闡述了“破解難題,黨員先行”黨建項目的內涵。
隨后,白塔鎮各級黨組織緊鑼密鼓多次召開“破解難題,黨員先行”項目專題會議,認真研究本地發展中的制約點,尋找解決問題的突破口,通過建困難臺賬、列辦法清單,力求在新的一年以黨員先鋒力量破除發展桎梏,創建新的高質量發展格局。
完善提升基礎設施
基礎設施是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支撐,是人民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的重要保障。目前,農村部分地段道路坑洼、水利失修等問題仍不同程度存在,并且因資金短缺、管理不善等因素遲遲得不到解決。比如,塔東村上游金湖溪分水口不暢通,加上部分溪渠淤塞,影響了大片流轉耕地的灌溉。
針對以上難題,塔東村將協同相鄰村對該分水口進行優化改造,對淤塞溪渠進行疏浚清淤,確保上游進水順暢、溪渠排水通暢,同時依靠黨員網格化治理模式,形成村民小組黨組織屬地清淤管護制度和黨員志愿服務分隊日常巡查制度等長效機制。
桐和村、廣聯村、馬坑村也紛紛提出道路硬底化、路面修復等完善基礎設施的舉措,把“群眾是否支持、是否滿意”作為各項設施建設是否達標的標準,在動員群眾、籌集資金、監督工程等各個環節充分發揮“黨員先行”作用,確保各項設施建設項目又快又好完成。
壯大發展集體經濟
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是農村基層組織建設的重點和難點,關乎農村基層社會穩定和群眾切身利益。在“困難臺賬”中,村級集體經濟基礎薄弱是多個村提出的高頻詞。
其中,塔北村破解難題的方法是建立“黨支部 合作社 農戶”發展模式,通過村黨組織牽頭整合散戶、成立食用菌種合作社、引進先進生產設備和技術人才、黨員帶動農戶入股等方式擴大本村特色草菇種植業,實現村集體和農民增收。
瑞聯村則通過黨建網格化加深黨員群眾聯系溝通,做好群眾思想工作,統籌大規模土地流轉,加快引進光伏項目,提高村集體和農戶收入。
霖田村、寶聯村等也因地制宜制定了村干部引路、黨員帶頭、群眾參與的發展項目計劃,以發展種植業、養殖業融合旅游業為抓手,匯聚起發展集體經濟的強大合力。
扛起糧食安全重任
土地撂荒現象,制約了糧食生產,影響了農民增收,也浪費了寶貴的土地資源。揭東區黨代會指出,要厚植農村發展基礎,扛穩糧食安全重任,落實最嚴格的耕地保護制度。
撂荒土地復耕工作過程中,取得農戶的理解和支持是一個難題,元聯村以黨總支委員為基礎,從各支部號召德高望重的老黨員加入,帶動群眾基礎良好的黨員成立一支“土地復耕先鋒隊”,以黨員家庭為突破口為群眾起到表率作用,同時發揮黨員力量幫助農戶對耕地上已種植的樹木盡快收割或出售,解決農戶后顧之憂,最大程度爭取群眾對撂荒土地復耕的支持和配合。
新村村、廣和村和金鉤村也針對撂荒土地復耕難題制定黨員破題方案,以“政策宣傳 黨員帶頭”的方式,提高群眾耕種糧食的積極性,進一步鞏固撂荒耕地治理成果,助推鄉村振興。
解決歷史遺留問題
歷史遺留問題經過時間沉淀、各種因素交織,往往牽一發而動全身。同時,背后還可能存在錯綜復雜的利益關系,因此歷史遺留問題往往成為“硬骨頭”。
在塔南村,多年前一宗程序不規范的土地流轉合同正是一項棘手的歷史遺留問題,村黨組織以這次“破解難題”行動為契機,直面困難,梳理癥結,由村黨支部書記帶頭,發動黨建網格員積極與涉事村民進行多次溝通協調,宣傳正確的政策和法規,取得村民理解配合,理順歷史遺留問題,規范土地發包程序。
此外,針對違法建設、占耕建房、鄰里長期糾紛等各式各樣的歷史遺留問題,多個村都明確了解決問題的根本方向和思路措施,采取黨員干部包片巡查、成立黨員調解小組、加大相關法規宣傳等方式打開突破口,徹底解決歷史遺留問題,為高質量發展營造良好環境。
【記者】陳婷婷
【通訊員】揭東宣
【作者】 陳婷婷
【來源】 南方報業傳媒集團南方 客戶端